了解最新公司动态及行业资讯
孩子误吞巴克球肠道穿孔送医,娃娃机玩偶甲醛超标十倍,这些致命玩具还在卖?
监管部门早该出手了。
磁力珠、劣质毛绒玩具、硼砂水晶泥,看似无害的小玩意儿正在变成儿童杀手。
北京市场监管局去年抽查直接揪出50批次毒玩具,过家家玩具含增塑剂超标400倍,遥控车电池仓一摔就露尖锐金属边。
更讽刺的是,娃娃机里那些笑脸迎人的玩偶,检测出甲醛浓度超安全值12倍,孩子抱着睡觉等于慢性中毒。
现在市面上还有升级版危险品。
磁力积木伪装成益智玩具,实际磁力比巴克球更强;网红史莱姆改头换面叫“起泡胶”,照样含5克致死量的硼砂;甚至出现带激光头的太空枪,瞬间照射就能损伤视网膜。
欧盟上半年召回37款中国产玩具,美国CPSC开出1.2亿罚单,国内某些电商平台却还在以“外贸尾单”名义销售。
家长举报三年敌不过商家换马甲重来。
今年6月广东某玩具厂被查封时,仓库里20万件毒玩具贴的竟是母婴品牌商标。
现在看到学校门口卖彩色水宝宝的就该报警——这种遇水膨胀500倍的凝胶珠,误食一颗就能堵塞肠管。
真不是危言耸听,三甲医院急诊科每月至少收治3例玩具伤害患儿。
早该全国铺开玩具实名溯源了。
看看人家法国,每件玩具包装印独立防伪码,扫码直接显示质检报告。
咱们光靠315曝光黑名单有屁用?
不良商家第二天就改个颜色继续卖。
监管部门要是再装睡,下一代玩具检测报告怕是要印在病历本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