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玩具——五彩缤纷的童年,总是充满着惊喜和快乐,更少不了玩具的陪伴。

近日,浙江义乌一小学的学生们玩竹节人的视频,登上了微博热搜#这堂语文课作业是制作竹节人玩具#。

原来,语文老师想通过这样的制作体验,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,便在国庆节前夕布置了这样的作业。没想到学生们不仅完成了作业,还玩得不亦乐乎,趣味十足。
作为中国传统玩具的优秀代表之一,竹节人流行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是一代人难忘的回忆。在中国,这样的玩具还有很多,而且大多有着悠久的历史。随着国潮的兴起,这些传统玩具慢慢回归大众视野,很多时下流行的玩具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。
拥有上千年玩具历史的中国,如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生产国和出口国,全球市场上超过70%的玩具产自中国。与此同时,一批批优秀的玩具企业和品牌正在崛起。
一、历史悠久的玩具文化
中国玩具历史悠久,在原始社会就已出现。
上世纪50年代,在距今约5000年的湖北京山屈家岭遗址上,出土过一种叫陶响球的玩具,其内部中空,贮有弹丸和石粒,摇动时沙沙作响。
有说法认为,这是我国已知最早、最明确的玩具之一,堪称声响玩具的“鼻祖”。也有说法认为,这是世界各地新石器时代先民最常用的乐器。但毋庸置疑,后世不少声响玩具,或多或少都有着陶响球的身影。
汉代开始,我国玩具的种类逐渐丰富了起来。东汉思想家王符在《潜夫论·浮侈篇》中提到:“或做泥车、瓦狗。马骑倡排,诸欢小儿之凡,以巧诈。”当时已有泥车、瓦狗等逗小儿玩的东西。“泥车瓦狗”一词也被保留下来,指代儿童玩具。
到了宋代,玩具市场开始形成,其生产和销售都达到了空前规模,甚至出现了“玩具专卖店”“玩具一条街”,制售玩具成为一部分宋朝手工艺人的谋生手段和发财之道。
《武林旧事》《梦粱录》《西湖繁胜录》等宋代著作,也记载过很多当时流行的玩具,如选官图、檐前乐、风幡、绢孩儿、符袋儿、弹弓、箭翎、鹁鸽铃、风筝、象棋、竹猫儿……近百种品类齐全的玩具,构成一部厚厚的“古代儿童生活史”,成为后世窥探古人的孩童时代的最佳依据。同时,它们也为宋代画家苏汉《长春百子图》,《元佚名绢本婴戏图斗方》等多副描绘孩童玩耍的画作,增添了丰富的内容。
此外,“玩具”一词的正式出现也始于宋代。宋代吴自牧在《梦梁录》中提到:“杭州大街,买卖昼夜不绝……四时玩具、沙戏儿。”
传统玩具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,寓教于乐,带来欢乐、丰富生活、强健体魄。它是承载民族智慧和情感的载体,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。如今,这些充满智慧的传统玩具,在新时代更展现着不一样的光彩。
二、传统玩具遇见新消费
在玩具市场激烈的角逐下,中国传统玩具凭借极具特色的独特魅力,备受青睐。据报道,2021年,中国传统玩具消费估算达772.8亿元。2022年上半年,中国传统玩具出口213.99亿美元,同比增长24.7%。
这些至今不衰的传统玩具,也大多有着美好的寓意,比如中秋时节,在北地区广为流传的兔儿爷,就是这样的存在。
兔儿爷诞生于明清时期,最早是一种泥塑玩具。据明代《花王阁剩稿》记载:“京师(北京)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,衣冠踞坐如人状,儿女祀而拜之。”可见,兔儿爷与嫦娥奔月和玉兔的传说有直接关系,是古人崇月遗俗的反映,寄予着人们祈求美好生活的愿望。
在几十年前的北京,一到中秋节,大街小巷还存有不少卖兔儿爷的摊子,大人小孩们都会前来购买。当下,北京兔儿爷泥塑也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。与此同时,兔儿爷不仅以泥塑玩具的形象活跃在市场上,更被设计成挂坠、布偶、瓷器等样式,也成为博物馆、公园最爱的文创形象之一。
再比如风筝,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相传是由墨子发明,后由其学生鲁班改良形成。至东汉年间,蔡伦改进造纸术后,坊间开始用纸做风筝,因此也被称作纸鸢。
不过最早,风筝多用于军事、测量和通讯等。直至宋代,风筝开始在民间流行,并形成集制作和销售的一条龙服务。明清时期,风筝和民间各种工艺结合,如用木板印刷风筝纸,用葫芦或果壳做成哨子装在风筝上,飞的时候可发出声响。人们也开始将吉祥图案绘制在风筝上,寄托人们对幸福、长寿、喜庆等愿望。
现在,各大公园里,仍可见到手持线绳,玩耍风筝的人们,被誉为“世界风筝之都”的山东潍坊每年还办有风筝节。
布老虎、沙包、华容道、七巧板……除了兔儿爷和风筝,其实流传至今的传统玩具还有很多。也许,我们早已记不清了它们的来历,但它们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的孩童快乐长大,中国玩具产业也展现出新的活力和智慧。
三、中国小玩意,世界大工场
作为我国外贸的一棵常青树,2016-2021年,我国玩具产业出口实现连续5年增长。今年前8个月,我国玩具累计出口额为316.8亿美元,同比增长20.2%。
广东玩具产业独树一帜,成为我国玩具产业的一处缩影。广东生产的玩具,连续30多年位列全国出口金额第一,约占中国70%,约占全球市场份额50%。玩具产业也成为深圳、东莞、汕头、揭阳等多地的支柱产业。
地处经济特区的广东汕头澄海,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,因玩具而兴,因玩具而闻名,被誉为中国玩具之都。300余平方公里的地域面积,给了澄海工业发展最大的底气。
2021年,澄海玩具相关单位达4.3万户,从业人员超10万人,玩具产业年产值从1979年的1200万元,飞跃到460亿元,约占澄海总产值的78.24%,约占全国20%,成为澄海工业经济第一支柱产业,生产的玩具销往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如今,澄海年产值过亿元的玩具企业也不少,如奥飞、骅威等。大企业带动小企业,澄海玩具业发展越来越稳固,当地人也靠玩具产业发家致富。
近年来,面对国内外不断上升的竞争压力,我国玩具企业努力自创品牌、研发产品、提升附加值,逐渐实现了从“中国制造”到“中国创造”的转型,完成了中国玩具产业的升级。
在这方面,广东玩具企业再一次走在行业前沿。全国约70%潮玩公司聚集在的东莞,他们大多拥有自主制造能力,芭比娃娃、HelloKitty、哆啦A梦、史努比……几乎所有知名动漫衍生产品东莞都有生产;玩具产业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也正在广东不断涌现,目前森宝积木、群隆、雄城塑胶、高德斯等多家企业,已获得了各级政府部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;一些积木玩具企业则借力当下国内强劲的“国潮经济”之风,开发出“辽宁号”“故宫”“安徽民居”等极富本土特色的产品。今年一季度,广东玩具自有品牌出口的“一般贸易”占比升至43.9%,而“加工贸易”下降到27.2%,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玩具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果。
近10年,我国货物贸易规模的不断跃升,充分体现了中国不仅是“世界工厂”,也是“世界市场”,我国玩具产业便是最佳体现,在向全球市场提供物美价廉、琳琅满目商品的同时,也为各国提供了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发展机遇。
由于我国玩具的生产技术领先世界水平,国际竞争对手难以取代中国玩具企业的优势。据报道,有跨国玩具公司尝试把订单转移到别的国家,但因产品质量、工期、服务难以保证,订单又回流至中国生产商手中。
在日益严峻的竞争之下,由于我国玩具企业的技术、产业链优势和整体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,中国玩具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继续保持竞争力,并逐渐通过差异化路线,实现弯道超车。
【完】
版权声明:人民名品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,并尊重版权人的权利和义务。文章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不能及时获取版权人的联系方式和授权。如涉及版权问题,请您第一时间与我们沟通联系,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。谢谢理解与合作!
联系邮箱:horizon_peace@sina.com
出品:人民日报社《民生周刊》人民名品
执行副总编辑:马海涛
编审:郭梁、赵慧
编辑:唐晓彤
责任编辑:魏良炜
未经授权,谢绝转载。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
人民名品公众号